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一百八十四章【末日狂欢】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骇人听闻。

    公子高在听到风声后想逃跑,又怕株连亲属被满门抄斩,只好上书秦二世,表示愿意为始皇帝殉葬。秦二世大喜,批准了,还赐给钱十万用以安葬。

    从此之后,秦朝的法律愈加严苛,群臣人人自危,都有了反心。胡亥加强专政的结果,适得其反。

    赵高还给秦二世出主意说:始皇帝所以能说一不二,是因为君临天下的时间较长,现在陛下刚开始执政,万一说错了话,群臣就会不服。因此,不宜与群臣多见面。

    秦二世深信不疑,从此深居宫中,有事只和赵高商量,即便公卿也难得见上一面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秦朝的中央集权达到极致,文官体系的纠错功能完全丧失,国家等于只有一个人说了算,根本无法有效应付任何事变。

    就这还不够,秦二世认为自己刚当皇帝,大臣虽然被压服了,黔首可能还不服,必须像老爸那样巡游天下,让百姓知道新皇帝也不是好惹的。

    这位二世办事,实事求是讲,还是很有效率的。

    秦二世元年春天,胡亥沿着秦始皇冬巡的路线,从咸阳出发,到碣石,向南到会稽,在秦始皇所刻石碑上都刻上了自己的铭文,而后远赴辽东而还。

    此行费时十个月,行程竟有八千里以上,每天要跑一两百里,堪称高速行驶。

    回到咸阳后,秦二世继承老爹的大业,继续建设阿房宫,外抚四夷。可能他感觉还是不够安全,就从各地征发善战甲士5万人,驻屯咸阳,拱卫首都。考虑到一下子来这么多人,咸阳当地的粮食供应不上,就令各郡县自己筹粮,士兵们自带粮食,咸阳300里内不提供一粒米。

    秦二世的预感是准确的,就在他东巡归来两个多月后,秦朝的土地再也承受不住他的超高压了。

    当年七月,在泗水郡的大泽乡(今安徽宿县)爆发了由农民陈胜、吴广领导的全民大起义。

    在我们的印象中,好像是由于陈胜、吴广首举义旗,刘邦等枭雄才跟上的,其实不然。就在此前一年,泗水的亭长(基层治安组长)刘邦,就拉杆子起来造反了。

    当时,刘邦负责带队,送一批刑徒去骊山修始皇陵。一路上,刑徒不断逃亡,怎么也管不住,估计到地方也就快跑光了。队伍行至路途的一半,刘邦陷入了绝境——就这支人数不全的队伍,即使到了咸阳也要遭处罚,自己也得沦为刑徒。

    人被逼急了,总要有个活路。刘邦是个带点痞气的人,他想来想去,决定不按常规过这一辈子了,索性放掉了所有的刑徒,自己要去当土匪。其中有10多个刑徒为刘邦大大义所感,愿意跟随。

    这支小小游击队,就这么形成了,隐蔽在草泽之中等待时机。渐渐地,竟然混成了好几百人的大队伍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彭越,一个打鱼人;英布,一个受过“鲸刑”的人(也就是脸上被刺字,故又名鲸布),被罚在骊山修陵墓。在修墓期间,他俩秘密联络有志之士反秦,策划了一阵子之后,带着一批刑徒逃到了长江上,当了水匪,实际上就是开始了反秦起义。

    是陈胜、吴广的投下的星星之火,把四方民怨的燎原大火给点起来了!

    秦二世这个倒霉蛋,撞上了中国古代最经典的一次全民大起义。

    秦朝是伟大的,但也是有深重罪孽的。这罪孽实事求是讲,不是由秦二世而起,秦始皇的政策需要负重大责任。秦法从来严苛,但自商鞅以来内部还没出过问题。因为百姓只要肯作战,上进之途还是有的。且国家在不断扩张的非常阶段,秦民多少还有个盼头。

    待到天下统一后,战火熄灭,万民都有“更生”之感,如果这时候秦始皇与民休息,黔首必然感恩,秦朝就会有一个非常稳固的民意基础。

    可是统一之后,秦法愈加严酷,完全针对着老百姓来了,再得军功不易,而不小心犯法当刑徒的机会倒是增加了。国无宁日,民无安居。问题那就严重了。

    秦朝的赋税,是征收百姓收入的大半。聚敛过重,百姓难以承受,这是弊病一。

    秦朝的边防、修建任务太重,征发卫戍和劳役人员一直征发到基层闾里。丁壮被搜罗一空,百姓没法过正常日子了,这是弊病二。

    人民没有了希望,就要出事。

    在这种危局下,如果中央机构头脑清醒、运转有效,还能防范一下。可是秦二世得国不正,他要防范大臣中的异己,所以采用了最极端的寡头统治,只依靠赵高一个人来施政,听不到正确意见。另一方面,本应自觉为政权服务的大臣和郡县官僚,因为秦二世在残杀亲兄弟时株连过重,人人震恐,大家都是活一天算一天,完全失去了屏障政权的主动性。

    正因为有这样种种失当的举措,火山一旦爆发,皇冠必然落地。

    本想延续千世万世的秦朝,二世而亡,就是它的宿命了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