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一百八十三章【篡权】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赵高知道李斯的智商与胡亥不是一个级别的,所以开门见山就谈实质问题:“遗诏现在公子胡亥处。我来与您商量,皇上驾崩与遗诏之事,尚无别人知道。这样一来,立太子之事,就在你我两人怎样说了,请问您意下如何?”

    李斯闻听此言,不由大惊:“这是亡国之言,岂是为人臣者所应议论的?”

    赵高这才开始做思想工作:“您应当自问,您才能与蒙恬比,谁高?功劳与蒙恬比,谁高?谋略与蒙恬比,谁高?声望与蒙恬比,谁高?与长子扶苏之关系与蒙恬比,谁深?”

    李斯老老实实回答:“这五个,我都比不过蒙恬,但您为何要以此来责备我呢?”

    赵高说:“我不过是一打杂的仆役,有幸靠着粗通狱法、文书,进入秦宫,办了二十年的事。这许多年来,我还没见过最终没被秦王罢免的丞相与功臣,即使有将封爵传到第二代的,也难免被诛杀。今皇上有二十余子,你无一不熟知。长子扶苏,刚毅勇武,对人信任,又善于激励将士,他如即位,必以蒙恬为丞相。到那时,您还能保全你的印绶、光荣还乡么?我曾受命教育胡亥,教他学习法令,数年间未见他有任何过失。胡亥这人,仁慈忠厚,不爱钱财,礼贤下士,内心明达而不善言辞,诸公子中无人能及。依我看,可立他为嗣君,请您斟酌后决定。”

    这些话,虽然说到了李斯的痛处,但李斯仍不能接受,愤然道:“无须多言!李斯亲受遗诏,一切听天由命,无从选择。”

    赵高冷冷地说:“安可以转为危,危可以转为安。今安危之势未定,却听之任之,这如何算得是一位尊贵者?”

    李斯凛然道:“我李斯原是上蔡(今属河南驻马店)布衣,皇上之所以把我拔为丞相,封为通侯,让我子孙也获得高位厚禄,就是要把国之安危托付给我,我怎能有负于皇上?忠臣不避死,孝子不惮劳;为人臣者,只能恪守职责。请您不要再说了,以免我李斯因此而获罪。”

    如果李斯到此为止,那么对他和对秦帝国也都幸莫大焉,可惜,这位元老重臣也未能摆脱赵高的圈套。

    赵高接着攻心:“自古圣人无常道,无非是能见微知著、顺应时势而已。当今天下权命,全在胡亥手中,我也只能顺着胡亥的意思来。政治这东西,以外制中,那就是惑乱天下;以下制上,那就是乱臣贼子。您总不至于愿意做乱臣贼子吧?其实呐,秋霜降,草木落;春冰融,万物苏。这就是物有本末,事有始终,您要是知道这先后因果,那就离道不远了。请您尽早决断吧。”

    李斯是法家,讲究的是用狠辣手段达到实际效果,也可说是一个实用主义者。赵高的攻心,恰恰用的就是实用主义逻辑。李斯渐渐地守不住底线了,但仍在做内心的苦苦挣扎:“往事可鉴,过去晋易太子,三世不安;齐桓公与公子纠兄弟争位,公子纠身死受戮;纣王杀亲戚比干,不听忠谏,社稷倾危,都城变为废墟;这三件事都是逆天理之事,直闹得国破家亡、宗庙绝祀。我李斯还是个人呐,怎能参与这大逆之谋?”

    赵高听出李斯已经有所动摇,就赤裸裸地威胁说:“自古上下同心,事可必成;内外合一,绝无差错。您要是能听我的计谋,可保长久为通侯,世代荣华,寿比王子乔、赤松子,智如孔子、墨子。如果舍此不从,必殃及子孙,我实在为您寒心呐。凡是善于处世者,可因祸得福,请您自己掂量吧。”

    李斯这才恍然大悟,原来赵高已经与胡亥串通好,如果不从,厄运立见;但违心从之,又觉不忍,于是仰天长叹,流着泪道:“生不逢时,偏遭乱世。既不能以死尽忠,又何以安托此身?”

    在这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,李斯终以一念之差,放弃了原则。他之所以退让,是出于恐惧,可是他就没有想到,如果坚持原则,那么秦始皇余威尚在,仍在运行中的国家中央机构就是他的后盾,一个宦官赵高、一个普通的公子,很难与他这位百官之首抗衡。而一旦屈服,加入了阴谋集团,他的地位立刻降到赵高之下,且完全被赵高所控制,原有的丞相权威如同虚设,今后的不可预见性就更大。

    李斯是出于私利而跳了火坑,这也算是他谋害韩非的报应吧。凡是过于急功近利的,最终不一定有好结局,这规律于政治家、于普通人都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赵高成功实施了篡权的第二步,便兴冲冲去向胡亥汇报,一开口就改了称呼:“我奉太子明令,去向丞相传达,丞相岂敢不遵?”

    胡亥一夜之间成了准皇帝,大喜过望,立刻召李斯来,三个人密谋了一番。

    在权力接替的非常时期,胡亥、李斯、赵高抛开法定程序和公开机制,非法结成了“三人帮”,开始扭转帝国的命运了。

    赵高开始篡权的第三步,他与李斯合谋,毁掉始皇帝写给公子扶苏的遗诏,对外诈称李斯亲受始皇帝遗命,立公子胡亥为太子。然后,另外伪造了一封始皇帝写给扶苏的信,给扶苏与蒙恬安上了几宗罪,赐他们两人死。

    伪造的遗诏说:扶苏与监军蒙恬率师十万屯边,十多年了,不能前进一步,士卒消耗却很多,可说是无尺寸之功。不仅如此,扶苏反而还数次上书,诽谤我之所为,因为没能卸职回咸阳做太子,而日夜怨恨。扶苏这样子,是作为儿子的不孝,现赐给剑以自裁。将军蒙恬与扶苏驻外,对扶苏的行为不加纠正,明知其谋,却不及时汇报,是作为臣子的不忠,现赐死。兵权交给裨将王离(王翦之孙)。

    接班的问题,就这样完全变了样子。兵权的问题,顺带也就解决了。

    这就看出赵高拉拢李斯的必要性了。赵高扶植胡亥上台这件事,太过离奇,帝国的任何官员都可能会提出疑问。而李斯是帝国最高行政官,如果谎称是李斯亲耳听始皇帝说的,事情才具有可信性。赵高这是在拿死人压活人。

    在这场阴谋戏里,赵高要磨米,李斯就是拉磨的驴;赵高要过河,李斯就是临时搭建的桥。

    政治阴谋,一切取决于利益。赵高可以在君王刚刚咽气之际,就违背君王的旨意,他对李斯怎么可能抱有一丝慈悲?

    可惜,李斯竟一点也意识不到这危险处境。

    伪造的遗诏写好之后,胡亥马上派亲信作为特使,飞驰上郡,送到蒙恬军的大营去。

    事情办到这一步,仍然还潜藏着一个危险,那就是扶苏与蒙恬可能会抗命,发兵造反。如果是这样,问题就大了,因为在扶苏那里,也有一定的权力正统性。

    为防止出现这种可能,车队在过了井陉之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