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一百七十三章【客卿】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政治家为什么这样残忍?是因为中国人也懂“农夫与蛇”的原理。?

    在雍城的冷宫里,赵姬名义上还是太后,日子却如同死囚。她当然也会后悔:床上戏,演得太过了。

    唯有一个齐客茅焦不怕死,闯到宫门来进谏,秦王按剑大怒:“你不怕死么?”

    茅焦说:“我听说天上星宿有二十八个,现在已经死了二十七个,还差一个,不才茅焦前来凑个数。”

    嬴政被气晕了,叫人架起大油锅,要烹了这茅焦。

    茅焦一点不慌,说:“秦国正在以天下为大事,大王您要是沾上迁母后之恶名,怕是诸侯听说了,就要以此作为借口背秦。臣恐秦亡,也为陛下感到危险,所以来劝谏。现在劝谏完了,请把我扔锅里吧!”

    茅焦这显然是提着头来谏,但他抓住了要害,劝秦王要抓大放小,不要让人心离散。

    嬴政果然听进去了,把太后从雍城接出来,还是住回甘泉宫。母子俩算是和解了,但赵姬从此再也不敢乱来了。

    就在这场快刀斩乱麻的平叛中,吕不韦在干什么呢?成了千古之谜。

    吕不韦是相国,管理全国的军政大事。可是在加冠礼和平叛中,都不见有他的影子。平叛,嬴政用的是左相昌平君,昌平君是楚公子,在秦国做官,可见吕不韦已不受信任。

    一年后,嬴政终于对吕不韦开刀,罪名是与嫪毐案有牵连(拉皮条的?),免去相国一职。嬴政还想杀掉这个“二爸”,但考虑到他为先王做的贡献实在大,又有宾客辩士纷纷来说情,闹得下不去手。吕不韦被罢免后,仍顶着文信侯的贵族帽子,坐拥洛阳十万户的封地。

    这样的日子也不错,满咸阳都是故旧,即使被监视居住,老吕也不会寂寞。

    可是没多久,嬴政又一道令下:“就国河南(今洛阳一带)。”

    二爸,还是到你的封地上去呆着吧!

    吕不韦在洛阳又晃荡了一年多。这期间,各诸侯国对吕不韦仍是恭敬有加,宾客使者络绎不绝,都来问候吕不韦。

    听到这个情报,嬴政心里不舒服,怕“二爸”有一天也来个造反,也怕六国把吕不韦偷偷地携带走,做人家的谋臣。于是嬴政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:

    你对秦国有何功?秦国却封你在河南,食邑十万户。你和秦王是什么亲?而敢号称仲父。现在命令,你全家都迁到蜀地去住吧!

    到此终于,恩断义绝了。嬴政要是老考虑先王不先王的,也就没法做事。这样子逼迫吕不韦,就是要逼他死。

    青年君王终于从“伪父辈”的阴影中走出来了。

    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愿意为别人义务当爹的,还不都是为权力而来。于是,嬴政也只能寡情,以期把大事做起来。

    秦王嬴政的这一道谕令下来,韬光养晦的吕不韦知道,想苟且偷生是再也不能了。昔日权倾一时,今日贬斥边地,这反差太大了,超过了他的心理承受底线。也许是对复起灰心失望,也许是对君主的冷酷十分愤怒,也许是对下一步可能的惩处感到害怕,于是他不再留恋人生,饮鸩而死。

    这颗政治巨星陨灭了,可是他的影响还在,还得劳驾秦王嬴政下一番工夫来清理。

    吕不韦死后,他的数千宾客感念旧主人,偷偷把他葬在洛阳北邙山下了。这就是著名的“窃葬”事件。

    嬴政发怒了,难道还有拿死人压活人的么?你们感念他,就等于说我不对。于是,嬴政又有一道谕令下来:

    吕氏舍人凡是去哭丧的,三晋人逐回老家去;秦人六百石以上爵位者,夺爵、流放;五百石以下未参加哭丧者,流放、但不夺爵。

    这道命令一下,算是把吕氏集团完全摧毁。据考证,吕氏的这些舍人,全都被迁到了蜀地的房陵(今属湖北十堰)。

    耐人寻味的是,几乎就在同时,原先被流放到房陵的嫪毐门客四千余家,却被允许从蜀地迁回老家去。嬴政的这一措置,也许是为了安抚母亲,也许是为了凸显打击吕氏的力度,让人感觉这个年轻君主在想些什么,不是那么好琢磨的。

    就在对吕不韦不断惩罚的这几年,秦国实施了400年的客卿政策,突然发生了了大的改变。嬴政下了一道《逐客令》,在境内大肆清查,凡是外来宾客全部限期离境。周朝人都知道,自秦穆公发布《求贤令》之后,来自山东六国的客卿,为秦的扩张事业立下赫赫功劳。嬴政不会是个不了解历史的人,那么,是什么原因使他出此极端之策的呢?

    事起一件匪夷所思的间谍案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