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一百七十章【阳光大道】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大器晚成的昭襄王,虽然在晚年时心急了一点,灭赵没有达到战略目的,但长平大捷毕竟是一个历史转折,预示着统一天下的战争已然开始。

    这之后,秦仍在卓有成效地向东扩张。

    昭襄王五十一年,秦发兵攻韩,占领了阳城、负黍(今河南登封),斩首四万。

    继而又攻赵,占领了二十余县,斩首及俘虏九万。

    秦的铁甲雄兵,已经越来越逼近中原的核心地带了。

    当时,在周王室的附近还有两个微型小国,一个叫做西周国、一个叫做东周国,他们的君主都是周天子的后裔。

    其中的西周君比较有手腕,周王室衰落之后,王室的很多事就是由西周君在控制着,他甚至把办公地点就设在王城内。

    昭襄王五十一年,这位西周君不自量力,秘密号召诸侯合纵抗秦,相约天下共出“锐兵”,把秦遏止在阳城以西,诸侯也都跃跃欲试。

    这是哪里跑出来的螳螂?昭襄王大怒,派将军谬攻打洛邑,要抓住这个西周君。秦军的战车兵临洛邑,诸侯谁也不敢发兵来救,西周君这个螳螂只好举臂投降,自己跑到秦国“顿首受罪”,献出了所属的三十六邑和三万人口。

    灭了西周国以后,紧接着周王室的最后一个天子——周赧王也死了,王室属下的老百姓一逃而空,都流亡到东方去了。象征天下社稷的“九鼎”,自然也就落到了秦的手中。

    到此,所谓“东周列国”的东周,就寿终正寝了,只留下了列国。从这时起,到秦统一天下,华夏疆域内就没有了名义上的“天子”,呈完全分裂状态。

    没有天子,就要有个霸主。昭襄王五十三年,各国诸侯派使节来向秦王祝贺,表示臣服。其中魏国的使者来晚了一步,秦国立刻派兵挞伐,夺了魏国的吴城(今山西平陆北)。魏国完全没有脾气,表示“一切从命”。

    这时候的昭襄王,威势达到顶点,每迈出一步,天下怕是都要颤一颤。他回顾老秦人三百年来的建国史,不胜感慨,在雍城热热闹闹办了一次郊祀白帝的大典,算是功德圆满了。

    两年后,也就是昭襄王执政五十六年时,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,走完了一生。

    成大业者,要能控制自己死后的历史走向,才算是真正的英明之主。

    昭襄王死的时候,应该是安然瞑目的,因为连傻瓜都能看出来,将来使天下“定于一”的,非他的子孙莫属!

    接下来,太子安国君即位,是为孝文王。

    这个孝文王的命太不好,被立为太子时,就已经40岁了,登上王位时已经53岁。他本人性格软弱,身体可能也不太好,偏巧父亲又是秦国执政时间最长的国君,好不容易熬到出头之日,结果扛不住大喜大悲,做了三天国君,就一口气上不来死了。

    接着即位的,是安国君的儿子“异人”,前面提到过的,在赵国做人质的那位王孙。接班之后,即是庄襄王。

    异人能接安国君的班,在秦国历史上是一大诡异事件,庄襄王登台后引发的一系列事件,等于把老秦人积累三百年的原始冲动开了闸,引出了翻天覆地的一场大戏。

    所有的诸侯及策士,都没有料到:在异人背后,有一位大商人早已谋划好了一副帝国蓝图。

    这位商人,要以自己的胸襟、自己的设想、自己的胆略,(有人怀疑)再加上自己的血脉,为秦国踏出一条前无古人的路来!

    这个与秦国没有任何渊源、与政治没有任何渊源的商人,就在昭襄王的晚期,突如其来地楔入了秦国的政治,替秦国栽培了一个大帝国的君主。

    这个没有任何根基的商人,就是吕不韦。

    在春秋战国时代,专业的经商者据说大多来自殷商贵族的后裔,所以周朝的统治者对他们存有戒心。那时候商人很活跃,冲破列国壁垒,奔走四方,可是从事政治的商人很少,只有管仲勉强算一个。

    吕不韦的这次从政,实属偶然,否则他就是千千万万被历史埋没的商人富户之一。而他的这次偶然从政,却大大改变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命运。

    吕不韦的出身很普通,普通到他究竟是哪一国人,到现在都还有争议。一般认为,他是卫国濮阳人,这地方今天也还叫濮阳,属河南地面。

    卫国原来算是个大国,但是后来衰微了,卫君的爵位不断在降级,地盘也一天天缩小,几乎就等着被哪个大国一口吞掉了。

    可是卫国却是个出人才的地方,它先前给秦国贡献过一个商鞅,让秦国起了惊天动地的革命;现在它又要给秦国贡献一个吕不韦了,让秦国来结束东周500年以来的礼崩乐坏。

    吕不韦出生于商人家庭,可是自幼就喜欢读诗书,还研究过黄帝是怎么做天下之主的。看来一个人的成就,是由青少年时期的志向决定的,吕不韦要是只研究怎么摆弄算筹,那就绝无可能成为秦帝国的设计师。

    他早先是在濮阳、邯郸和韩国的阳翟(今河南禹县)一带跑买卖,挣到了千金家财,后来就长期在邯郸经商。

    赵国邯郸这个地方,因为有成语“邯郸学步”的缘故,说起来似乎有点搞笑的意思,而实际上在春秋战国,这座城的规模,为各诸侯国的王城之最。

    就在旅居邯郸的时候,吕不韦碰到了一个人——潦倒在邯郸的秦王孙异人。

    后来挂在吕不韦名下的学术著作《吕氏春秋》里,有这样一句话:“凡遇,合也。”意思是说,凡是机遇,就是各种因素都凑齐了。

    吕不韦和异人的相撞,就是各种因素都凑齐了。

    这个异人(后改名为子楚)遇见吕不韦的时候,正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。他只是太子安国君20多个儿子中的一个,既不是长子,生母夏姬也不得宠,虽是昭襄王的王孙,却是十分无足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